飲用水中的營養素
飲用水中的大部分無機物是天然的,主要來自于水與巖石和土壤的接觸,以及包括氣候在內的地質作用。但是,飲用水的化學成分也取決于工業、人類居住情況、農業生產和水處理與運輸等因素。大約有21種礦物元素被確定或認為可能是人體所必需,鈣、鈉、鉀、氯、鎂、鐵、鋅、銅、鉻、碘、鈷、鉬和硒等是人類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對健康有益的第二組元素包括氟、硼、錳、鎳、硅和 = 5 \* ROMAN Va族元素,這些元素也可能是人體必需的。第三組元素為一些具有潛在毒性的元素,如鉛、鎘、汞、砷、鋁、鋰和錫等。
飲用水中的營養素攝入貢獻
水的成分因各地地質條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別,無論地下水還是地表水都不是化學純水,均天然的含有少量氣體、礦物質和有機物。食物是膳食中礦物元素的主要來源,但飲用水為礦物元素的總攝入量提供了一部分可變的比重。針對特定的微量元素和電解質,飲用水的貢獻率占膳食攝入的1%~20%,攝入比例最大的營養素是鈣和鎂,可高達20%,大部分元素飲用水中提供量占總攝入量的5%左右。
飲用去礦物質水產生的健康風險
人工生產去礦物質水(又稱軟化水)指的是采用蒸餾、去離子、膜濾(反滲透或納濾)、電滲析或其他技術而產生的幾乎完全不含溶解性礦物質的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凈水器和飲水機在家庭、小區、校園、公共場所逐漸普及,飲用去礦化水或純凈水越來越多,長期飲用去礦物質水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關系到使用家庭凈水器、中央水處理系統以及飲用低礦物質瓶裝水的人群。反滲透處理使水中的礦物質被完全消除,得到的水水質不穩定,對管道材料具有腐蝕性,不宜當作飲用水。硬水軟化劑也能將礦物質含量減少到幾乎為零,凈水時如果加入氯化鈉用于離子交換,還會使鈉含量增高從而導致高血壓的風險。去礦物質水容易溶解金屬(如Cu和Pb)及來自管道、涂料、儲存容器、塑料軟管、設備的一些有機物。飲用低礦物質水會影響體內礦物質動態平衡和新陳代謝或其他人體功能,只能攝入少量或無法攝入鈣和鎂,只能攝入少量必需元素和微量元素,用低礦物質水制備的食物會大量損失鈣、鎂和其他必需元素,飲食中攝入的有毒元素可能增加。
飲用水中的營養礦物質對嬰幼兒營養的影響
飲用水中的營養礦物質濃度可能對嬰幼兒攝入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總量有重大影響,尤其是用配方奶喂養的嬰兒更是容易受到飲用水中過量營養素或污染物影響的人群。有許多元素,如錳、鉬等,普通飲用水中規定的濃度遠高于人乳和嬰幼兒每日適宜攝入量建議中濃度。鈉濃度過高導致配方奶喂養的嬰兒血壓偏高,已經引起人們的關注,用于嬰兒喂養中使用包裝水的合適成分,多個國家明確給出的標準是鈉<20mg/L。缺乏適當的礦物質或存在過量的鹽分均對嬰幼兒有害,有些水可能不適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沖調。